裝在玉米地中的草地貪夜蛾誘捕器。
被草地貪夜蛾啃噬過的玉米葉。
成年草地貪夜蛾。
首次入侵,幾乎無天敵,草地貪夜蛾半個月蔓延我省16個市州
害蟲入侵
●能吃:喜食玉米、高粱等80余種農作物,一般造成作物減產20%-30%,嚴重時造成絕收,屬暴食性害蟲
●能生:雌蛾一生可產卵900-1000粒,2-3周完成一個世代周期,繁殖能力是玉米螟的3-4倍
●能飛:成年蛾一晚可飛行100公里,雌蛾在產卵前可遷飛500公里,擅長群體作戰,外號“行軍蟲”
我省災情
●擴展蔓延快:自5月8日在涼山州西昌市首次確認發現以來,該蛾已“入侵”我省52個縣(市、區)
●局部為害重:一般玉米田塊蟲株率達到5%-10%,蟲害重發田塊蟲株率高達40%以上
●成災風險大:云、貴蟲源都方便遷入我省,且我省玉米目前所處生長時期十分有利于該蛾取食
5月24日,全國草地貪夜蛾防控工作視頻會議召開,我省作為全國4個代表省(區)之一,在會上作了經驗交流發言。會議明確,西南、華南地區是周年繁殖區,是北遷蟲源根據地,擔負著阻殺境外遷入蟲源、控制遷出蟲源的雙重任務。
記者從四川分會場獲悉,自5月8日我省在涼山州西昌市禮州鎮首次確認發現草地貪夜蛾以來,該蛾已“入侵”我省52個縣(市、區),覆蓋16個市(州)。
作為一個新生外來害蟲,它會對我省害蟲防控體系帶來哪些挑戰?當前已進入農忙“雙搶”時節,害蟲入川又將對我省糧食產業帶來怎樣的影響?
害蟲入川
能吃、能生、能飛,半個月“入侵”52個縣
宜賓市江安縣發現草地貪夜蛾!5月24日17時,省農業農村廳植保站測報科一派繁忙景象,不斷涌入的蟲情,讓測報科副科長萬宣伍不得不實時刷新監測報告。
報告顯示,截至5月24日下午,半個月來,草地貪夜蛾已蔓延至我省16個市(州)52個縣(市、區),發生面積達21.5萬畝次。
為何蔓延這么快?因為它具有“能吃、能生、能飛”三大特點,喜食玉米、高粱等80余種農作物,一般造成作物減產20%-30%,嚴重時造成絕收,屬暴食性害蟲。它們還擅長群體作戰,很快能啃光一整片玉米地,啃完后列隊遷移到下一片地,外號“行軍蟲”。
此外,雌蛾一生可產卵900-1000粒,2-3周完成一個世代周期,繁殖能力是目前頭號玉米害蟲——玉米螟的3-4倍;成年蛾一晚可飛行100公里,雌蛾在產卵前可遷飛500公里。
“從發現至今,該蛾在我省呈現擴展蔓延快、局部為害重和成災風險大三大特色!笔∞r業農村廳機關黨委書記肖小余介紹,5月14日,涼山州會東縣發現草地貪夜蛾為害,一周時間便覆蓋全縣所有鄉鎮;瀘州市合江縣調查發現,一般玉米田塊蟲株率達到5%-10%,蟲害重發田塊蟲株率高達40%以上。
蟲株率是植保領域衡量蟲害程度的數據,一旦蟲株率超過10%,便達到了施用化學農藥的標準,也標志著蟲害觸碰到了植保紅線。
5月20日,在我省組織召開的草地貪夜蛾發生形勢研判及防控策略研討會上,專家會商分析,云南蟲源可在西南季風作用下不斷遷入我省,貴州蟲源可從川南通道遷入我省,我省草地貪夜蛾發生形勢十分嚴峻。攀西、川南將呈快速蔓延態勢,川西、川中、川東北玉米主產區也將陸續大范圍見蟲,6-7月將進入為害高峰期。
“我省大規模集中為害情況還不多,但目前春播玉米正處于喇叭口至拔節期、夏玉米處于點播期,十分有利于草地貪夜蛾取食為害,加之我省玉米春夏、夏秋兩季混栽現象明顯,為草地貪夜蛾輾轉為害提供了有利條件!睂<曳治,四川是全國13個糧食主產省(區)之一,玉米、馬鈴薯是主要糧食作物,高粱是川酒產業的重要原料,而這些作物都是草地貪夜蛾最喜歡取食的植物,一旦大面積發生蟲害,將對我省糧食生產和川酒產業構成巨大威脅。
監測困難
由于是新發現害蟲,目前尚未摸清生長規律
“最初看到它時,外形與現在常見的蛾類害蟲一模一樣,如果不是專業鑒定,我們肯定發現不了!5月23日,西昌市農業農村局植保站站長陳耕坦言,當地基層植保工作者都對這一外來害蟲缺乏了解。
不了解就更不知道怎么應對!霸摱晔峭鈦砦锓N,繁衍能力強,遷飛擴散快,幾乎沒有天敵!笔∞r科院植保所研究員劉旭表示,這種蛾與普通的蛾外形差別不大,在作物上啃食的幼蟲又因為具有隱秘性,很難被發現,現有的物理防控技術只能用來捕殺成蟲,而造成主要危害的幼蟲,則只能噴灑常規農藥來防治。
“我們試驗了用生物防治、物理防治和化學防控3種辦法,最有效的還是化學防控,通過噴灑農藥,能將玉米地中的幼蟲直接殺死!标惛嬖V記者,通過幾日的化學防控,他們發現,在西昌地區用甲維鹽、氯蟲苯甲酰胺等農藥來殺幼蟲,效果最好。
“噴灑化學農藥也是一把雙刃劍,如果長期大量施用同一種藥物,害蟲極易對該類藥物產生抗性!笔∞r科院植保所研究員李曉表示。
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推廣研究員姜玉英表示,由于是外來物種,目前大家對草地貪夜蛾的習性和規律還沒摸透,如果該蛾大規模繁殖,現有的監測防控技術就必須要作適當的調整和完善。
劉旭表示,由于草地貪夜蛾遷飛能力強,降落地點不確定,加之我省玉米種植分散,監測防控也面臨較大困難。
應對有策
抓早抓小統防統治,綜合防控效果達90%以上
盡管面臨諸多難題,但草地貪夜蛾的防控也并非無計可施,可防可控,并不可怕。
草地貪夜蛾對農作物的危害主要來自它的幼蟲。幼蟲可將整株葉片取食光,嚴重時可造成玉米生長點死亡。
省農業農村廳植保站站長尹勇表示,該蛾的幼蟲分為6個齡段,最佳殺蟲時機為3齡段之前,即幼蟲的長度不超過1厘米時,在清晨和傍晚用藥為最佳時期!澳壳白詈玫霓k法就是先監測,明確害蟲身份,然后再抓住幼蟲低齡時期,施藥殺蟲!
今年3月,農業農村部發布的《2019年草地貪夜蛾防控技術方案(試行)》推薦了生物農藥,如白僵菌、綠僵菌等。
肖小余介紹,目前我省已建立蟲情報告制度,具備完整的監測預警和應急防控體系,著力解決草地貪夜蛾如何識別、如何監測和如何防控“三個問題”。在防控策略上,堅持抓早抓小、打點保面,將蟲害控制在遷飛初期、低齡階段;在防控方式上,實施統防統治、聯防聯控和群防群治,目前已對48.7萬畝次開展有效防控,綜合防控效果達90%以上。
“我們已爭取到1000多萬元專項資金,下一步我省將加密監測預警網點,購置監測設備和防控藥劑,將草地貪夜蛾監測網點增加至3.5萬個,覆蓋全省玉米、高粱、煙葉主產區,并分級成立省、市、縣工作指導組,實行分片包干,全面督導防治監測預警情況、防控物資到位情況、防控措施落實情況、防控工作推進情況!币卤硎。
新聞鏈接
草地貪夜蛾
草地貪夜蛾是雜食性害蟲,原產于美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,是當前世界上對農作物危害最為嚴重的害蟲之一。2016年1月在非洲首次被發現,2年時間內遍及非洲44個國家和地區,造成數十億美元損失。2018年5月又從非洲入侵到印度,當年12月入侵緬甸和泰國。2018年8月,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出全球預警。今年1月以來,草地貪夜蛾先后從東南亞遷飛“入侵”我國,并迅速蔓延到全國14個省(區),對我國農業和糧食生產構成嚴重威脅。(記者樊邦平文/圖)
原文標題:“妖蛾子”半個月蔓延四川16個市州 看如何“蟲口奪糧”
原文鏈接:https://sichuan.scol.com.cn/dwzw/201905/5698760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