移栽大田后 水稻巧施追肥
□何西林 特約通訊員 肖定懷
“劉老師,水稻秧苗移栽大田了,該如何施肥?”近日,南江縣長赤鎮建華村,正在田間察看水稻秧苗的村民唐成云,向縣農業局高級農藝師劉定遠請教。對此,老劉便來到田間,給唐成云等村民講授了水稻施肥技術。劉定遠說,水稻是需肥較多的作物,一般每生產稻谷100公斤就需純氮1.6至2.5公斤、純磷0.8至1.2公斤、純鉀2.1至3公斤,其氮、磷、鉀的需求比例大約為2:1:3。因此,水稻施肥有講究,各個時期應掌握不同的肥料需求和施肥比例。
水稻秧苗移栽到大田后,對秧苗的追肥要分次施肥、看苗追肥。具體講,要掌握以下原則——
返青后及早施用分蘗肥
以促進低節位分蘗的生長,起到增穗作用。分蘗肥一般分兩次施用,第一次在返青后,畝施尿素或高氮復合肥7至8公斤,配施適量硫酸鈣、硫酸鋅,起到促蘗作用;第二次在分蘗盛期畝施尿素或高氮復合肥7至8公斤,保證全田生長整齊,起到保蘗成穗作用。
在水稻倒二葉開始出葉,幼穗長約1厘米時是穗形成和籽粒發育的基礎時期,應控制無效分蘗。此時可每畝追施尿素8至12公斤或高氮復合肥10至15公斤,確保中期足夠的養分轉向生殖生長,增加穎花數量,防止穎花退化,促穗大粒重,同時具有養根、健葉、壯稈、防倒伏的作用。群體過小的田塊可以提前到穗分化時期施用。
追肥要視水稻長勢而定
追肥宜少不宜多,一般每畝噴施0.2%—0.3%的磷酸二氫鉀溶液50公斤—60公斤。在缺鋅癥狀出現后,每畝噴施0.1%—0.3%的硫酸鋅溶液50公斤—60公斤。對抽穗前葉片褪綠發黃的田塊,可畝施尿素3公斤-4公斤或高氮復合肥4公斤至5公斤。
補施粒肥可以有效增強植株的抗逆性、抗病性;延長葉片功能期,防止早衰;改善水稻根部氧的供應,提高根系活力;加快灌漿,促進成熟和籽粒飽滿,從而增加稻谷產量,改善稻米品質。
應當注意,前期肥足、中期分蘗過多過旺、葉色濃綠、群體受光差、有貪青晚熟趨勢的田塊,不應追施粒肥。
對氮素的吸收高峰在分蘗旺期和抽穗開花期
總體講,水稻對氮素的吸收量在分蘗旺期和抽穗開花期達到高峰。施用氮肥能提高淀粉含量,而淀粉的產量與水稻籽粒的大小、產量的高低、米質的優劣成正相關。如果抽穗前供氮不足,就會造成籽粒營養減少,灌漿不足,降低稻米品質。
水稻對磷的吸收在各生育期差異不大,吸收量最大的時期是分蘗至幼穗分化期。磷肥能促進根系發育和養分吸收,增強分蘗,增加淀粉合成,促進籽粒充實。水稻對鉀的吸收,主要是穗分化至抽穗開花期,其次是分蘗至穗分化期。鉀是淀粉、纖維素的合成和體內運輸時必需的營養,能提高根的活力、延緩葉片衰老、增強抗御病蟲害的能力。另外,硅和鋅兩種微肥對水稻的產量和品質影響較大。水稻莖葉中含有10%—20%的二氧化硅,施用硅肥能增強水稻對病蟲害的抵抗能力和抗倒伏能力,起到增產的作用,并能提高稻米品質;鋅肥能增加水稻有效穗數、穗粒數、千粒重等,降低空秕率,起到增產作用。硅、鋅肥施用在新改水田、酸性土壤、以及冷浸田中作用更為明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