稻曲病又稱偽黑穗病、青粉病。俗稱烏米。該病只發生于穗部,為害谷粒。受害谷粒內形成菌絲塊,膨大后內外穎裂開,露出淡黃色塊狀物,后包于內外穎兩側,呈黑綠色。初時外包一層薄膜,破裂后散生墨綠色粉末。有的兩側生黑色扁平菌核,風吹雨打后易脫落。
稻曲病發生的主要時期是在孕穗期至齊穗期,目前對該病的防治以農藝措施和藥劑防治為主。包括:
1、建立無病留種田,防止稻曲病病原菌遠距離傳播和擴散。
2、在水稻拔節期至齊穗期少施氮肥,多施磷、鉀肥,以減輕稻曲病的發生程度。
3、根據稻曲病發生的特點,在水稻孕穗末期和齊穗期各施一次藥,防治效果可達到85%以上。防治稻曲病的藥劑有25%的咪鮮胺乳油,1.5%噻霉酮的水乳劑,5%絡氨銅水劑等。
(編輯 劉春蘭 責任編輯 賴武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