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記者在宜賓市臨港區看到,昔日黃土漫天的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早已蛻變為層次分明、環境優美的園林式經濟技術開發區。雖然開發區還在緊張的建設之中,但是在轄區內卻看不到建設期間常見的“工地景象”,臨港區做到了環境建設與產業開發齊驅并駕。據臨港區管理委員會相關工作人員介紹,臨港區以建設生態山水園林城市為目標,全力打造城市綠化,目前已累計投入約9000萬元,建成綠化景觀300公頃。
據介紹,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內綠地主要以公園綠地(如洗馬池公園、白沙堰公園、白塔山公園、臨港橋頭公園等),以及帶狀防護綠地和附屬綠地為主,此外,結合城市廣場也分布一定數量的塊狀綠地,目前已初具了一定規模和體系結構。主要種植香樟、小葉榕、大葉榕,女貞、黃葛樹、銀杏、柳樹、油樟等樹種。
根據現狀用地調查,截至目前,開發區建成區綠地面積585.32公頃,其中公園綠地221.45公頃,附屬綠地188.58公頃,生產綠地3.10公頃,防護綠地73.32公頃,其他綠地98.87公頃。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712.50公頃,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39.8%,綠地率達32.70%,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27.71平方米。
公園綠地
據悉,臨港區相繼新建了洗馬池、白沙堰公園、臨港橋頭公園等精品公園綠地。臨港橋頭公園現已經完工,洗馬池今年年底完工,白沙堰公園正在建設之中。據臨港區管理委員會相關工作人員介紹,這些新建公園綠地與居住區公園、小游園、廣場綠地、街頭綠地,共同構成了功能完善的城市公共綠地系統,體現了“人與自然和諧相處”生態主題。
洗馬池公園:位于黃桷坪路一側,于今年年底全面建成。相傳洗馬池得名于諸葛亮洗戰馬,所以公園的設計突出三國文化。公園建設了銅奔馬、諸葛亮撫琴等景觀雕塑。占地面積約5.4公頃。公園內種植的喬木主要有黃葛樹、樸樹、酸棗、油樟、皂莢、金合歡、廣玉蘭、紅葉楊等,灌木主要有紅楓、貼梗海棠、小葉紫薇、紅繼木求等,地被主要有迎春、麥冬、沿階草、滿天星等,水生植物主要有荷花、睡蓮、旱傘草等。
白沙湖公園:位于臨港長翠路東側,白沙堰公園是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第一個濕地公園,沿線水體治理已完成90%,也是該區域繼洗馬池公園后的第二個大型公園。白沙堰公園將以白沙堰為依托,因地制宜發展帶狀臨湖公園,同時配套公園產業建設,注重區域生態文化建設,以景觀文化為基礎,以休閑文化為核心,以“理水、治水、凈水、綠水、樂水、富水”為設計理念,在景觀構筑物(如堤壩、橋、廊等)中融入濃郁的地方特色文化。同時,白沙堰公園將打造以休閑旅游、商務會展、文化娛樂、購物體驗為主的特色核心綜合空間走廊,形成獨具宜賓特色的“生態之廊、人文之廊、休閑之廊、健康之廊”與“三湖四廊六區十八景”的景觀布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