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是規劃引領。編制《工業園區產業發展規劃2016—2020》,將工業園區面積擴展到31.79平方公里,采取市縣合建、政企共建、企企聯建等方式建設特色“園中園”,重點培育竹類加工、酒類食品、裝備制造等5大產業集群,每個園區根據自身特色突出2—3個主導產業或上下游鏈條產業。
二是項目支撐。策劃、包裝一批PPP項目,利用省、市搭建的投資促進活動平臺,采取以商招商、以園招商、以企招商等方式引進關鍵性、節點性、帶動性強的產業項目和互補性高的鏈條類創新項目,持久拉動園區發展。
三是龍頭帶動。依托國美、富源等龍頭骨干企業,采取“龍頭企業+核心技術+配套企業+產業集群”發展模式吸引關聯企業入園“抱團”發展,實施市場、人才、技術、質量戰略,鼓勵企業通過科技創新、技術改造、網購網銷等方式拓展國際國內市場,推動形成具有區域特色品牌產業群。
四是服務保障。每年投入2億元以上,對園區內基礎設施進行綠色化、循環化改造,降低基礎設施建設和運行成本,推行“全程代辦制”和“終身保姆式”服務機制,提高園區運行效率和承載能力。截至目前,已初步建成機械制造、糧食加工、釀酒食品等特色產業園5個,園區入駐企業達55戶。
(編輯 馮莉 責任編輯 賴武明)